挑灯冲刺的高三
寒假一过的高三开课,每个教室都挂着高考倒计时牌,有的班甚至夸张地挂上了“距高考只有1天”。每天感受着临战氛围,一向喜欢自己控制时间的同学肯定感到非常不适。这个时候的你需要回家调整。之后,你要暂时停止一些占用时间的业余爱好,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每天晚上,大家从6点多开始做题,晚自习后接着做。抽时间看状元的学习经验和心得,无论我关注什么领域,都希望知道那个领域最好的样子是什么,哪些人是最好的,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状元有两个特点:一是状元都是独来独往的,二是状元喜怒不形于色。”
每天都在研究学习方法
高三的老师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做的作业,比老师布置得还多。同学们做完习题后喜欢去翻书后的答案,但是这样效率极低,就克制了。学会购买教辅书,连辅导书的前言都读一读。了解市面上最常见的几十种教辅书的编写特点和优缺点,于是安排自己学到哪个阶段,就做哪套教辅书。
做选择题,除了从四个选项中挑出正确的,还会注意看其他三个错误的。“因为错误的选项,也是重要的知识,只不过故意把年代啊人名啊写错。这样做一题,等于做四题。”问答题答完后,在旁边另外写一些话,用来分析出题人的用意。
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是应付考试的一大秘诀。引用和解释日本校园剧《龙樱》中的台词——“考试就是对话”,“应该是三方的对话:跟出题的人对话,跟写文章的人对话,跟改卷的人对话。”
“骗自己或者骗老师的学习方法——比如抄作业、赶作业、抄写课文、大声背书等等,只要自己意识到是低效率的,就不做。”
高考是另一种竞技体育,只承认成绩,既然参与了这个竞技,就要认可它的规则。“时刻保持清醒,在课业上保持不紧不慢的速度,不求最好,只要还在第一梯队,就有冲刺成功的机会。”“要时刻对自己说:整个中学阶段,我没有浪费我的智力和时间。”
举个例子:考试说明给出: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ABC
√
就应该想:
1, 两点间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 使用注意点:两点间距离公式往往是根号下面一个二次函数的形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要把直线方程写成一般式。
3,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两点间距离公式一般可以根据坐标计算线段长度,可以把根号下一个二次函数的形式看成两点间距离。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般解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圆和直线相交的弦长问题,解决角平分线问题,解决一些对称性问题。
4, 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考,也不作为命题的核心思想,仅仅作为工具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
解题能力缺陷:通过训练自己的思维起点和终点来总结。通过解题方法的总结和关键条件的解读来完成。
学会看题,平时复习的时候回顾以往的题型:会做的题是怎么思考的?不会做的题是怎朝哪个方向思考导致解答不出的?正确答案或者其他解答出这些题的人是如何思考的?怎样调整自己的思考角度?
这道题的思考角度、方法和其他题的区别点在哪?有没有共同点?
一道题有多种解法,哪种是最方便快捷?哪种是你应用的最为纯熟的?
应试能力缺陷:通过限时训练来完成。
考数学的时候,时间不够时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花费过多时间思考?还是做题时犹豫不决,反复而难以确定?
怎样可以避免少算?甚至不算?
怎样快速解答选择题?题目如何简化?
想办法通过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题目的严格时间控制来完成,自己定表,看规定时间内的完成率。平时做试卷练习时最好把答题时间提前10~15分钟。先不考虑对错,先把能做完的做完,能做对的尽量做对。
要想在120天内全面获得提高,基础知识是一定要牢牢抓住的。基础知识点是基石,即全面整体地梳理知识点,只有像上面所说的每个知识点都了然于胸,才能为下学期的提高突破打下基础。
结尾再谈一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备考数学:
后进生:因为基础较差,应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结合课本后面题型来复习,逐渐增强补漏。而后渐渐朝中等生、尖子生的学习重点转化。
中等生:重点放在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几何意义(图形规律)、数学现象(解决数学学科上那些问题)、简单中等题上。而后再研究试题。
尖子生: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上。如何省时省力、如何少算甚至不算、如何用定型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做题时如何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入手点。总而言之,尖子生把精力投入在“不断思考、总结如何把题做得对、全、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