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销售市场仍大有可为
2008年以来,突然的市场转向使很多房地产企业措手不及,很多人把市场回暖的希望寄托在宏观经济周期和政府的救市政策上。但在经济下行周期就只有撤出房地产市场这一条路吗?房地产业没有了政府的政策救市,是不是只能坐以待毙?
其实房地产业生来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周期会一直伴随着它。市场下行周期时,求人不如求己。正所谓“求市长”不如“求市场”。
房市的“非均衡性”分布
从市场上能否找到出路呢?回答是肯定的。笔者分析近些年房地产市场销售数据发现,房地产市场呈现“非均衡性”分布。具体表现为:少数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少数户型吸引了绝大多数的销售量;少数客户贡献着绝大多数的利润。由于市场分布的“非均衡性”,很多企业未能认准市场的“云图”,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想当然地设计产品,大概其地定位客户,撞大运式地销售,从而引发了另一个共性,形成一个销售期加长的“拖尾”现象。不能速战速决,成本加大,侵蚀了利润。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近三年全区新建商品房上市面积从2006年的近1000万平方米,降到2007年的430万平方米,再降到2008年的250万平方米。从销售面积看,2006年销售面积为144万平方米,2008年只有93万平方米了。不论是从供应还是从需求看,市场均呈下降趋势。市场容量缩小了,进入企业的数量也在缩减,从入市企业数量分析,2006年有50家企业入市,2007年有40家企业入市,2008年有31家企业入市。总而言之,市场不容乐观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通过观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发现,2006年50家企业销售了大约1.4万套住宅,其中硕和地产公司的销售量占总体销售量的8.45%。2007年新入市加上仍在销的企业68家,共销售了约2万套住宅,其中新天朝来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8.74%。2008年共有新老企业69家有项目在售,北辰实业的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是10.83%。也就是说,最好的企业销售份额可以达到总体市场的8%~10%的份额,即一成左右。同样的区域,同样的年份,同样的宏观市场环境,最差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才不到0.01%,两者业绩相差一百倍。
这说明什么呢?项目销售好坏与市场大环境有关,但与企业的销售能力、产品的设计、客户定位能力关系更大。同时,市场从来不是均匀分布的,少量优秀企业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则只能竞争较小的市场份额。
同一个区域、同一个时段,北京市朝阳区2006年43%的企业合计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07年47%的企业合计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08年30%的企业合计占有80%以上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