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翻译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正文
翻译资格考试真题:2011年下半年二级笔译实务汉译英

www.zige365.com 2011-12-24 15:30:32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汉译英真题:王庆:过度储蓄的优点

  来源地址:新浪财经(2009年)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91124/13107008432.shtml

  王庆(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最新情况: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非同寻常。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从2008年一季度“过热”的结束到四季度“硬着陆” 的开始,经历了一个为期6个月的短周期。中国通过前所未有的强力政策,终于成为第一个从“大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面对当前的强劲复苏,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关注这些“超级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潜在后果以及相关的退出战略。

  结论:我们认为,高储蓄率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各种现象的演化和内在联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储蓄率主要是中国人口政策下的人口结构、经济快速增长背景 下家庭消费习惯改变缓慢等长期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过度储蓄优点”的影响下,中国已经并可能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而且只要继续保持高储蓄率,就足以抵 御来自外部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挥之不去的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常态现象,而非特例,从而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大、也是经常化的宏 观经济挑战,而为了最大限度地防范资产价格破裂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降低杠杆率”很可能成为经济政策的一个重点。

  因此,中国将有必要实施严格的房贷抵押制度,限制股票市场的保证金交易,严格执行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非对称开放外部资本账户管制,引导资本流出,控制资本流入,防止对人民币汇率的单边下注导致热钱的涌入。

  近期政策影响:我们认为,当前的政策态势在年底之前当基本保持不变,并在2010年初随着银行新增贷款增长率的正常化(从2009年的9.5万-10万 亿元降至2010年的7万-8万亿元),而转向中性。在明年年中之前,不大可能出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基准利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紧缩政策。

  中国的高储蓄率实际上是一个资产配置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储蓄约占GDP的55%,其中19%为家庭储蓄,11%为政府储蓄, 25%为企业储蓄。国民储蓄只能用于三种用途:境内有形资产、境外有形资产和境外金融资产。境内有形资产主要通过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形成;境外有形资 产的形成途径为中国居民的境外直接投资,或以并购方式获得现有境外有形资产的所有权;境外金融资产的形成途径为中央银行的官方外汇储备积累,或跨境自由流 动机制(即无资本账户控制)下的私人投资。

  一个反复出现的宏观主题:高投资、高增长、低通胀

  高储蓄为促进国内投资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而高投资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高储蓄支撑的高增长通常会导致 紧缩压力,而非通胀压力。具体而言,实施初期的投资项目是总体需求的一部分(即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因而通常会增长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投资最终将导致产 能的扩大,从而大幅增长供给(即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在一个高储蓄的环境中,任何通胀压力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因为高储蓄率造成充裕的资金供应,从而使通过投资产生的供给面反应变得极为迅速。

  境外金融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外汇储备

  中国的境外金融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约占中国境外总资产的70%。这主要是因为资本账户的管制导致国内居民不能自由进行境外投资。 不过,以官方外汇储备形式体现的境外金融资产并不真正反映国内私人储蓄在境外使用的情况,因为国内的流动性(即如果没有资本账户管制,则可能已由私营部门 投资于境外有形资产或金融资产所对应的那部分储蓄)正是由央行的外汇储备积累而创造的,但却被限制在中国国内。

  挥之不去的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一方面,央行外汇储备的积累创造了大量的国内流动性,同时金融投资的需求又很强劲。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证券化投资产品不足。在中国,85% 的金融中介是通过银行系统完成的,证券市场只占10%,而债券市场基本就不存在。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翻译资格考试真题:2011年下半年二级笔译实务英译汉第二
2011年5月全国翻译资格考试CATTI二三级考试真题汇总
2011年5月CATTI全国翻译资格英语三级笔译翻译原文
2011年5月CATTI全国翻译资格英语三级笔译翻译原文(2)
2011年5月CATTI全国翻译资格英语三级笔译翻译原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