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
●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奴隶社会:祭祀性歌舞,“优孟衣冠”
●封建社会:汉代“百戏”
盛唐:“参军戏”、“歌舞戏”、训练艺人的组织—梨园
宋金: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融合产生“宋杂剧”,中国戏剧基本形成。
元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也称“元曲”。
明代:南戏发展成为传奇。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
(二)京剧(p29)
1、形成: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徽班以唱徽调(以二黄调为主腔调)为主。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徽汉合流。
道光十四年前后,皮黄腔即京剧形成。
2、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p30) 规律性;规范性
3、流派、名家(p32)
●咸丰同治年间:“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
●光绪年间:“后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等
●民国初年:“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海派:王鸿寿、盖叫天、周信芳等
4、京剧的角色、脸谱等(p31)
(1)角色: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
旦——表演女性人物的行当
净——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花脸)
丑——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扮演人物种类繁多
(2)脸谱
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主要用于净角,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的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为剧情服务。
(3)“四功五法”
四功——唱(唱功)、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五法——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台步)、法(上述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
(4)四大名旦
四)话剧
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欧阳予倩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引入国内,为中国话剧奠定基础。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四、中国书法
(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P42)
1、汉字的起源:图画与契刻
2、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
(二)中国书法的特色p44
(三)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书法作品 (p47-50)
五、中国绘画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
1、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 一般以卷轴式展现,现存卷轴画多为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作品。(P59)
(二)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
(1)艺术特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书画同源,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使诗、书、画、印相彰相益。
(2)基本技法
•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
•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
•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
•中国绘画与诗、书、印的有机结合。
(三) 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p70)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P74)
1、如何评价中国绘画
•评价绘画的基本功(造型、用墨、构图、技法)
•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选题、气韵、意境、格调)
•评价画家的档次(人品、学识、才情、思想)
2、如何欣赏中国绘画
•气韵(超越神貌的神气、韵味)
•意境(意趣、境界)
•笔墨(与情感结合,线条凭借其活力,赋形象以生命)
•画法(正规画法形神兼备;写意画法不求形似,以无法为法;商品画法无雅可言)
•诗、书、画、印(画中题诗,诗意如画,画境如诗,抒发心境;以书入画,产生神采;画上盖印,画印同辉;)
•留虚(计白当黑,是绘画语言)
3.中国古代绘画的名品杰作(P77)
(五)中西绘画的比较p78
•西画产生于公元15世纪前后,又分为古典油画、近代油画和现代油画三个阶段。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绘画题材各有侧重: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故事,或者现实生活。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写意与写实
•“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
•西方重视光影与透视
•构图:留空与全部着色
•中国讲究诗、书、画、印结合;西方仅签名、留日期
•中国画形式多样,西式画多镜框、形式较少;题材也不同
•中国注重笔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