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旅游资源及主要景观 第一节 主要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特点 一、位置及行政区划 (一)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国土地处北温带,小部分国土位于亚热带和热带。纬度位置对我国气候影响很大,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南方部分地区长夏无冬。我国位于东半球,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来自东南和西南的海洋性湿润气流,使我国东部降水充沛。 (二)疆域 我国的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 500千米,跨纬度近500。最东端是黑龙江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最西端是新疆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 200千米,跨近62个经度、5个时区,时差4个小时。 我国海岸线漫长,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千米,岛屿海岸线14 000多千米,海岸线总长32 000多千米。我国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与我国隔海相望。我国陆地边界总长约22 800千米,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相邻。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的1/15。 (三)行政区划 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省级行政区划单位34个,包括23个省、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见附表1.1)除台湾省行政区划资料暂缺外,地级行政区划单位333个(含283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 862个(含852个市辖区、374个县级市、1 464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乡级行政区划单位4万多个(含街道办事处)。 二、自然景观要素及其特点 (一)地形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构成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脉和众多湖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青藏高原以北、以东地势迅速下降,高原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组成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2 000—1 000米,我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海拔一154米。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组成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为中国浅海大陆架。我国大陆架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及南海的一部分。这种西高东低、向海洋逐级下降的地势,有利于湿热的夏季风登临我国大陆,并使我国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过渡地带的巨大落差,使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地形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地形兼备,而且面积都很广阔,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五种地形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所以说是一个多山之国。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 (二)水文 我国是一个山高水长多河川的国家,河湖众多、类型丰富、内外流兼备。我国河流总长约43万千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5万多条。大体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为界,该线东南部是外流区域,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约占我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该线以西及以北为内流区域,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