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1、气象条件P23 、24
+ 风象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来表示。
+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风吹的速度。风玫瑰图包含风向频率玫瑰图和平均风速玫瑰图。
+ 从水平性质来说,下风部位受污染的程度与该方向的方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
2、地形地貌P25、27
+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间距是变化的,且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 城市各项建筑用地适用坡
项 目 坡 度 项 目 坡 度
工业 * 0.5—2 % 铁路站场 0.0—0.25 %
居住建筑 0.3—10 % 主要公路 0.4—3 %
主要道路 0.3—6 % 机场用地 0.5—1 %
次要道路 0.3—8 % 绿地 任意
3、工程地质条件P27-28
+ 建筑对土壤的承载力要求: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100—120KPA,四五层120KPA
+ 里氏地震分为10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地震烈度分为12度。
4、城市规划对设计要求 P30、31、32
+ 对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基地范围与界限、基地与道路红线的关系、出入口要求、建筑限高、停车场车位数目、配套设施、指标控制、总平面布置。
+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有联系否则应设通道与之连接
+ 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台阶、基础、窗井、平台、底下建筑。(除联系城市管线的管线外)
+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A有人行道 B无人行道)
高度 突出物 长度
A 2M 窗扇、窗罩 ≤0.4M
2.5M 活动遮阳 人行道宽减1或≤3M
3.5M 阳台、凸形封窗、雨篷、挑檐 ≤1M
5M 雨篷、挑檐 人行道宽减1或≤3M
B 2.5M 窗扇、窗罩 ≤0.4
5M 雨篷、挑檐 ≤1M
+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的建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公益或临时建筑。
+ 基地出入口设置要求
A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小于70M;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桥、引道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不应小于5M;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的建筑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B人员密集建筑基地应至少一面直临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长度应不少于基地周长的1/6;
至少有两个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
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聚散的空地。
+ 局部突出的楼梯间、烟囱、电梯机房、水箱等一般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
+ 指标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口毛(净)密度。
5、建筑朝向与间距P33-35
+ 建筑朝向是指一幢建筑的位向,影响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风,寒冷地区避免北向,炎热地区避免西向。
+ 日照标准
Ⅰ、Ⅱ、Ⅲ、Ⅵ气候区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2H,中小城市大于3H;
Ⅳ气候区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3H,中小城市冬至日大于1H;
ⅤⅥ冬至日大于1H
+ 防火间距标准
防火间距
(M) 高层民用建筑 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主体建筑 附属建筑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主体建筑 13 13 13 15 18
附属建筑 13 6 6 7 9
6、建筑布局形式P35
+ 建筑布局方式:从形体组合的关系看分集中式、分散式、群组式;从组合手法看分规整式、自由式、混合式。
7、外部空间设计P36
+ 外部空间类型:以视觉感受为依据分开敞(视角≤18°)、围合(18°≤视角≤45°)、封闭(视角≥45°)三种空间形式
8、竖向设计P37-38
+ 设计地面形式分平坡式(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台阶式(大于8%或场地超过500M,坡度小于3%时)、混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