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试点中的“六隘”思考
第一隘:认识改革存在误区。对于农民进城问题,只注重大城市而忽视中心镇;忽视城乡优势互补;将统筹城乡发展简单理解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硬件)建设;重硬件建设而忽略科技、教育、文化、制度等(软件)建设。
思考与对策:宜坚持兼顾城乡,以城乡均衡发展为出发点,建立统筹兼顾的发展模式,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互促的城乡均衡发展。
第二隘:突破重点把不准。各试点基本都是将土地流转、户籍制度、保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农村金融、劳动力转移等各方面工作一起抓,工作的主次不明确,对改革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判断,没有抓住改革工作的关键和突破点,效果不理想。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思考与对策: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各地应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寻求突破点,合理规划发展,单项重点改革,逐步扩大。
第三隘:统筹改革基础薄。欠缺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实力。改革项目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改革的成本较高,县级财力不足,又无自上而下的财政配套。
思考与对策:宜提倡市场推动为主。依靠市场作用推动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综合运用行政与法律手段,推动发展改革。坚持优势资源互通互补。促使城乡资源要素相互流动,通过加大城乡资源整合和对接力度,充分发挥城乡双方优势。
第四隘:配套政策不健全。改革试点工作,涉及到各项试点工作和现有法律、法规之间发生矛盾,试点地区为了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制度性突破。制度突破缺乏理论指导,理论研究落后于试点实践,改革不能同步推进。
思考与对策:宜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各种机制体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建立健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
第五隘:农村开放没显现。农村不开放、不开发,就不能发展。现在一些仍然是封闭的农业,闭塞的农村,小农经济的农民。
思考与对策:应充分利用好川渝合作、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和优势,紧紧依靠产业调整和升级来带动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各产业尤其是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宜做好以城带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扩散与辐射作用,以城市为龙头,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第六隘:农民素质相对低。农村教育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对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机制,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但思想观念陈旧,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竞争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现代农业生产理念不易接受,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掌握程度较低。
思考与对策:宜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提高剩余农民和失地农民文化素质与就业能力。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有针对性地建立定点定向订单教育培训制度和区县、乡(镇)、村、企业、教育培训实体联合,建立教育培训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