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规划师>复习指导>正文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辅导资料3-[10/12]

www.zige365.com 2011-10-12 9:34:12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在工业大规模跨区域流动迁移条件下,实现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是区域协调发展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的关系。从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然要求人口流动、迁移 、集聚在流向、时间、空间上与经济在不同地区的集聚和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地区之间人均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大体相当。进一步看,可以明确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增长是区域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增长不等于发展,增长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当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受生态、环境等条件限制,期望通过经济增长的加速和追赶来实现区域均衡协调,不是合理的选择和可行的途径。

第二,区域之间人口的流动迁移,是地区之间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这种均衡协调单纯以人均GDP来衡量是有缺陷和局限性的。缩小不同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实现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大体相当,应是根本的要求。

第三,要把较短期的、城乡摆动式的人口流动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迁移,使大量"农民工",城市里的"外来建设者"在流入地落户定居,促进外来人口本土化和农民工市民化。

(二)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和协调均衡的关系。不同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这四项应是不平衡发展,应随着不同地区发展条件的差异而理性地合理拉开差距。区域协调发展,一是要求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相协调,促进不同地区人均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对均衡;二是要求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三是严格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全部国土自然生态、环境的均衡协调。

通过以上四方面不平衡发展来实现三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相对均衡协调发展,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从全国整体战略部署出发,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符合不同地区实际条件的发展路径和开发功能,促进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发展;二是无论那一类地区都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改变许多地区目前开发强度过大的问题。

(三)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空间当然是在农村,建设内容包括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农村新社区等。同时,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建设新农村,是以城市化为主导的,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特别是要转移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如果全国城市化水平从2006年43.9%提高到65%-70%,还将有3亿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人口将减少到4.5亿左右,再加上农村人口在农村范围内流动和集聚,农村人口分布和空间开发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见,新农村建设,不仅在战略思想和政策上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而且要从城市化视角来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要从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关系变化动态上来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和协调,促进城乡之间和农村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要在农村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结构体系变化条件下,前瞻性地筹划农村人口集聚和居民点、新村庄的规模、布局和建设要求。防止囿于现状和受现有条件制约,不重视从动态上处理好近、中期发展建设与长远发展建设及与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

(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口流动迁移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里,仅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发劳动力供求数量和结构变化角度探讨与人口流动迁移的关系。以浙江为例,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杭州、宁波二市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121万人;衢州、丽水二市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63万人。近几年来,这种流入流出状况还在进一步发展。据统计部门数据,2001-2005年5年中,杭州市外来常住人口又增加了25.19万人,而衢州、丽水实施人口"外迁内聚"政策,使外出人口继续增加。据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调研,全市118万农村劳动力中,有40余万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的34.3%。今后这种趋势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如果杭州、宁波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继续扩张,外来劳动力和人口继续较多地增长;如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加快,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外来劳动力和人口流入就会相对减少,而劳动者素质则要求相应地提高。就衢州、丽水而言,致力于生态的保护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将会使人口密度继续适度下降,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五)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的关系。这是政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也是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总的说,无论是全国还是一个局部区域,都要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总体谋划的前提下,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挑战,同时着眼于增强经济国际竞争能力,以合理开发空间资源为前提,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和合理集聚。为此,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确立和实施以空间引导产业的理念。所谓空间引导产业,就是要深入研究一个地区的空间资源、相关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研究提出该地区适宜发展、不宜发展、不准发展的产业,并与一定时期产业发展方向、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紧密结合,相应确定不同空间地域的产业准入条件和政府引导产业有序发展的措施。这样,一是政府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在不同空间地域为投资主体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可以适应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为投资主体提供理性选择的机遇;三是在空间资源开发和产业培育发展上可以保持必要的弹性,实现空间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的良性互动。

--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和实现产业布局与自然条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协调。

--统筹规划城市(镇)化格局和产业发展布局的关系。正确选择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空间发展模式,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城镇体系和城乡空间结构。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有都市带、城市群、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城镇等级规模和空间联系;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如县域,主要是城镇体系和城乡空间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这样,空间发展模式、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城乡空间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和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联系,从而使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的强化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工业区的布局和产业选择及其准入条件,农业地区的产业特色以及有利于城乡空间协调的农村产业布局,都可以较好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辅导资料2-[10/12]
2011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精讲班更新公
2011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
2011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更
2011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更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