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规划师>复习指导>正文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辅导:现阶段城市广场设计与思考

www.zige365.com 2010-6-3 15:34:43 点击:发送给好友 和学友门交流一下 收藏到我的会员中心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阳城东门广场,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中的所需考虑的一些问题。
  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有关城市广场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较为突出,即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雷同的误区。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广场八股”现象,还有人这样概括当今的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透露出了城市广场中存在的问题。
  (1)长官意志影响城市广场的结果,使它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百姓产生了距离;
  (2)广场背弃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背景,丧失了广场设计丧失了独特的风格--大城市追西方,中小城市追大城市,互相模仿攀比,致使一个个广场大同小异。
  (3)城市广场脱离所处的周围环境,在整体的空间尺度上比例失调。
  (4)城市广场交通组织不协调,导致广场功能降低。
  城市广场的设计
  1.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2.广场的环境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经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领悟和理解,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用适合该广场的表现形式将其表达。
  3.丰富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协调统一
  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在不同空间丰富空间边沿的状态。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中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4.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和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
  城市广场的人流及车流 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有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两部分组成。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上,要保证有城市各区域到广场的方便性。
  在广场内部的交通组织上,考虑到人们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很好的组织人流车流,形成良好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机会。
  5.标志物与可识别性
  标志物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这里要明确可识别性的含义。可识别性是易辩性和易明性的总和。因此,可识别性要求事物的独特性,针对城市广场来说,其可识别性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阳城县东门广场的规划设计
  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结合自己的规划构思对阳城县东门广场的规划设计做以下分析。
  一 背景环境
  广场依托于整个旧城的背景下,阳城县旧城位于县境中心偏东北的山谷盆地,
  城墙周长2.3km,高10?13 m 。城西北隆起,东西长而南北窄。故有“凤凰城”之称。《阳城县志》中称“万山拱翠,三水抱城,烟树楼台高于雉堞”。旧城区是阳城传统的商业中心,同时融纳行政办公、居住、文教等用地。
  广场位于阳城旧城城东,城墙脚下。占地27678m2。东临南环路,南临环城东路,西与旧城相连,北与北墙后路相连。近5m高差的凤凰东街由东向西从广场上方穿过。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显示出建成后广场所起的作用。既是由东进入旧城的一个入口又是通过这几条贯通的干道展示于人们面前的一个窗口。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我要投稿 新闻来源: 编辑: 作者:
相关新闻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辅导:城市标识系统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辅导:空间数据的转换与维护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辅导: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与表达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辅导:矢量模型的拓扑结构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辅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