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2)社会发展目标
3)环境保护目标
2. 探讨城市性质
1)历版总体规划明确的城市性质分析
2)新版城市规划中城市性质的调整
城市的准确定位是城市的头等大事,是引导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首先,分析城市自身条件,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教育、经济、产业结构等。城市定位和产业是分不开的,成功的城市定位所依托的核心产业必须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其附加值和拉动力一定要高。
其次,分析城市内外环境因素。
3. 初算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的规模扩张具有惯性,人口规模变化趋势对城市经济功能适应性有滞后现象。如果这种滞后现象不加干预,那么经过一定石器,可能会相应出现事业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
测算人口规模要研究城市人口容量,城市人口容量不同于城市人口规模,它指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能够支持多大的人口规模得以生存的潜力。采取适宜的手段使城市人口规模与其容量相适应,是使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2)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了以后,参照《城市规划编制规范》用地标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殊要求,确定规划期内及不同时段的城市用地规模。
4.2.2 规划重点
该阶段的规划手段宜粗不宜细、宜宏观不宜微观、宜整体不宜局部,规划重点应该放在宏观问题的把握上。
1. 明确城市发展方向
1)城市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成本分析
按用地可行性提出2-5个城市发展蓝图,对每个城市空间扩展方向上的成本投入进行比较分析。
道路 桥梁 其他基础设施 企业搬迁改造 居住改造 成本评定指数
西南 5
西 4
北 6
东 3
南 7
2)筛选不同发展方向
结合城市特点总结城市发展成本,从经济基础、城市特色、城市结构、发展轴带、开发门槛等几个方面论证。既要考虑开发成本又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构造空间结构
1) 功能分区和城市结构设计
中小城市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城市发展轴两侧,以点状或带状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下风向,接近对外交通便利的区域。居住时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中小城市一般为单核心形态,在城市结构设计中应体现城市核心位置、城市发展轴、城市景观轴,以及各个二级或三级中心,如区中心、组团中心,从而增强中小城市的凝聚力和合力。
2) 大框架用地布局
模拟城市的规划布局,主要考虑城市道路、对外交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公建用地、居住用地和绿化用地等。根据各个单项用地的布局原则,以互不影响、利益互动的目标进行城市用地粗线条布局。
3) 大框架专项规划
拟定主要发展轴和重要节点,构建结构性景观系统,设计结构式综合交通体系等。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专项规划内容见的整合
2.审批方
通过
原则通过
3.委托方
政府
专业部门
公众
3.4.2 主导目标化
规划过程民主化
规划目标和内容弹性化
规划人员的综合
四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4.1 规划编制第一阶段
包括现场踏勘、调研分析阶段
4.1.1 编制要点
中小城市规模较小,产业结构比较简单,产业链条稳固系数低,城市发展的风险低,城市受区域的影响大,所以,中小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应本着向大环境借力的原则,采用区域分析——区域定位——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并依此搭建城市发展的平台,确定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因此,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阶段,是将中小城市纳入区域层面分析,主要包括2个方面:
1. 区域概况
1)分析区域范围内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资源的特色构成
(便于掌握自然特征和历史成因)
(1)自然环境
影响城市规划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有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地形、土壤、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态环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