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聚落形态出现了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并且具有明显的界限。而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城乡界限变得模糊,城市与农村相互交错,城市将溶解在农田中,农田将进入城市核心区,并且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农田与城市相互融合的历史必然性,提出应该在城市中有意识地引入农田,使农田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 [关键词]农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文章编号]1006-0022(2003)03-0083-03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Natural Blending of City and Farmland/ZHOU Nian-xing ,YU Kong-jian [Abstract] With growth of productivity, cities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countryside. With the coming of information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ll be mutually interwove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mutual dissolution between city and farmland. The latter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city consciously to become the green matrix of city landscape. [K6V words] Farmland; City;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一.农田溶入城市的历史必然性 在农业社会里,城市与乡村具有明显的界限。在公元前3000年初期,苏美尔人的城市乌尔筑起了城墙并在墙外周围挖建壕沟以抵御敌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把紧密的建筑群同敞开的自然环境隔离开。在工业社会里,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城市突破原有城墙的界限,向周围的乡村地区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变得模糊,出现了城市与农村的交错地带。到了信息社会(以美国为例),住宅大量向郊区发展,有的甚至蔓延到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大面积的乡村农田将成为城市功能体的溶液,高产农田渗透入市区,而城市机体延伸入农田之中,农田将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 在城市规划思想演进中,自古希腊自由之城就开始注意将城市与大自然处于平衡状态。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思想也是将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19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针对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的污染和贫民窟等问题,把乡村和城市的改进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来处理,使城市溶解在农村中。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一书中认为"对自然风光的偏爱遍布于各个阶层,至少在美国是这样",因此"城市和有人居住的乡村始终是一体的"。McHarg的设计将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结合起来。后现代城市中最典型的有机城市、生态城市等模型反映了对自然的回归和高度的开放性。后城市时代的中间景观(刚MiddleLandSCaDe)实际上是后工业化时代城市与农村不断融合,反映的是城乡一体化的景观。随着近代生态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日益关注,对原始的农业环境更加注意保护。 如果说霍华德等人的城乡一体化思想仅仅是一种规划理念和设想,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实现,那么现代网络技术、现代交通则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形态,使城乡一体化成为了现实。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城乡差别将不断缩小。未来判别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将不再是农业时代的城墙,工业时代的城市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而是信息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随着通讯技术的改进,未来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以及利用原有的供电和电话线等进行远程数字通信,使农村地区可以享受到城市中的服务,如教育、医疗和其他服务,这就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中心区与外围区变得越来越模糊。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居住方式将发生变化。人们的工作场所将更加自由,人们可以在路上利用车载台进行工作,也可以居家工作,这些方式部分地取代了传统的工作场所。工作场所的改变将引起人们居住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居住方式将有分散化的趋势,人们将更加集中在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乡村地区。这些地区将会吸引那些可以自由地进行远程工作而相对来说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到此永久性的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