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柱产业转换能力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的竞争力。上海、北京等具有国际意义的大城市,要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专业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大城市和全国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深圳、广州、大连、天津、厦门、青岛、烟台、宁波、汕头、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托经济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技术先导型的主导产业,推动中国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的技术创新。这些城市大多处于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严格限制建设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和占地多的项目。 2.长期发展形成的重要的产业基地,如哈尔滨、沈阳、长春、武汉、西安、兰州、重庆和成都等城市,要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要充分发挥经济基础雄厚,人才集聚的优势,结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新兴主导产业。要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城市土地、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利用先进技术发展资源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吸纳富裕劳动力。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造城市中心区,完善城市经济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商品流通、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要通过政府、社会多种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3.产业结构单一,并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支柱产业衰退的城镇,要适时地调整城镇的产业结构。包括以纺织、普通机械等传统加工工业为主的城镇和以煤炭、森工等资源加工业为主的城镇。要依据市场需求,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要创造条件,鼓励企业、私人投资,发展新兴产业。要重视和加强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来源:考试大
4.全面提高城镇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提高各级城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密切城乡联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依据城镇的职能特点、辐射能力和区域发展条件,全国城镇可以分为全国性和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跨省区的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和县内中心城镇等六个层次。其中,全国性和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和香港,跨省区的中心城市包括沈阳、天津、武汉、广州、西安和重庆,以及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郑州、长沙、南京、杭州、深圳、厦门、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等。省域中心城市主要是各省省会城市,包括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太原、合肥、南昌、福州、海口、银川、西宁、南宁、贵阳等城镇。另外还包括对省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城市,如包头、唐山、宁波、柳州等城市。 全国性和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心城市、跨省区的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强,在全国城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要重点充实面向区域的贸易、信息、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建立便捷的城际交通网络,使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联结为有机的整体,引导中心城市功能的合理疏解和调整,扭转人口过密和交通拥挤的状况,优化布局、改善环境,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