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程序
1)规划工作准备阶段
包括:组织规划队伍,规划内容分工负责;收集基础资料,查阅规划区域的背景资料,选择与规划区域相适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准备调查提纲和表格,准备区域的工作底图,供实地调查和方案构思用。
2)分析预测
分析是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的基础上,对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区域发展条件、城镇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分析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总结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发展的优势条件等,并进行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预测的内容包括人口劳动力预测、区域城镇化预测、区域发展方向预测、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预测、资源利用需求预测、交通运输预测以及城镇体系远景发展预测等。其中,前两项是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条件。
3)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
先确定城镇体系的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指导思想,然后再对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即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规划布局,包括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结构、规模等级结构、空间结构。
4)评估
跟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在多种方案汇报和系列图件绘制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评审。
5)成果
通过专家评估后,城镇体系规划就可以进行成果编制及制作。
2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发展和建设条件
历史背景:分析区域内各个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和变迁。
区域基础: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结构、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
经济基础: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分析、方案比较,指出各城镇主要部门发展方向。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关系。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市人口资料。
3)确定本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起得作用,承担的责任。通过收集区域内各个城镇经济结构的统计资料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明确各城镇之间只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实现城镇的职能分类。对城镇现状职能加以分析,制定出有分工、有合作,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各区位优势的专业化与有机结合的新只能结构。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其规划性质,使重点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有多依据。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包括:
分析各城镇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和行对地位的变化,预测今后的动态
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分布的特点
分析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包括某些农村集镇的普升和因基本建设可能新建的城镇
结合城镇的人口现状、发展条件评价和职能的变化,对新老城镇做出规模预测,制定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规划,形成新的、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包括:
分析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
设计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
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结合,带动全区域的发展提供地域组织的框架
综合评价区域城镇的发展条件
综合各城镇在职能和规模的网络结构中的分工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