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视图模型用五个视图组成的模型来描述软件架构。该模型包含五个主要的视图: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描述了设计的对象模型,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
进程视图(Process View),描述了设计的并发和同步特征,支持系统的运行特性。
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描述了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了分布式特性,支持系统的拓扑、安装和通信需求。
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描述了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支持软件开发的内部需求。
场景(Scenario),用来说明重要的系统活动,是其它四个视图在用例(Use Case)驱动下的综合。
[问题1](7分)
软件架构在软件需求与设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也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的手段,允许不同的风险承担者找出他们所关心的软件架构问题。假设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各个视图涉及的组件(元素)包括:任务、类、模块、节点、步骤等,风险承担者包括最终用户、系统设计师、程序员、经理、项目管理师等。请在下表中的(1)到(7)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空白处不用填)。
[问题2](10分)
对于大型项目,通常采用迭代的方法来进行架构设计。架构先被原型化、测试、评估分析,然后在一系列的迭代过程中被细化。这种方法能够使需求细化、成熟化,并能够被更好地理解。请用400 字以内文字,简述软件架构基于场景驱动的迭代式设计过程。
[问题3](8 分)
开发视图是实现软件详细设计和编码的重要蓝图。请用300 字以内文字,说明开发视图需要满足软件内部的哪些需求以及开发视图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哪些方面。
试题四(25 分)
阅读以下关于原型法的叙述,回答问题1、问题2 和问题3。
某软件公司多年来开发的项目大都采用结构化方法。但系统开发的实践表明,尽管在许多情况下使用了严格定义或预先说明的方法,但当系统建成以后,用户仍然觉得建立的系统是不完全正确或不完备的,因此需要进行反复地修补。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的李总工程师提出,应该引入原型法,以快速地确定用户需求,提高开发过程中的生产率和最终系统的质量。
[问题1](12 分)
请用400 字以内文字,分别论述原型法与严格定义法适用的场合。
[问题2](5 分)
原型生命周期提供了一种用原型法完成需求定义的完整方法。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规模较小,完整性要求较弱的应用,可以采取灵活的做法以适应实际目标。请用300 字以内文字,说明改变原型生命周期约束的方法。
[问题3](8 分)
引入原型法后,需要对项目管理的过程加以适当修正。请用300 字以内文字,说明引入原型法后,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试题五(25 分)
阅读以下关于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的叙述,回答问题、问题2 和问题3。
随着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它在政府或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旦由于故障、甚至灾难导致信息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就会对相关的政府或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
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涉及到一些特定的或相关的规划,当正常的信息处理业务突然中断时,用来减轻甚至避免其所带来的影响。它们用来保证维持组织运作的关键系统的可用性。
某大型网上书店通过Internet 为用户提供网上图书查询及订购等多种服务。由于每天的业务量非常多,因此对业务有持续性要求,并且需要具备灾难恢复功能。在对原有系统的改进方案中提供:
(1)对于一些关键应用系统,采用双机冗余热备的方式进行保护。
(2)由于资金问题,公司并不打算建设自己专有的用于备份数据的备份中心(假设这里的备份中心仅用于备份数据),而是决定租用其它公司提供的商业备份中心,每隔一段时间,把公司的业务数据备份到备份中心。
[问题1](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