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前副总裁李开复不久前加盟Google的消息让互联网界兴奋不已。这个全球电子商务的新星正在并且将继续展示强大潜能与光辉未来。而当初依靠搜索发迹的雅虎,后来依靠搜索发展的亚马逊等都面临越来越现实的问题:暴利时代逐渐远去,持续增长难题已经显现。 模式之困 对于电子商务而言,以“模式”论电子商务是横向方法论,以“时间”论是纵向方法论,尽管每一种类型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发展的空间,但具有继承性和潜力的后者更有资格代表未来。 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后来者将赢海威、8848等先烈视为第一代模式,包括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都归于这一范畴,尽管它们中十有八九已经倒下,尽管还有幸存者。但已日渐寂寞。 从最初热衷争论B2B,B2C与C2C到后来的亚马逊“品种齐全”、阿里巴巴“信息服务平台”,最后连提这些概念本身的人也觉得没有意思。当Ebay从在线拍卖业务延伸到个人交换平台,阿里巴巴转道淘宝,亚马逊从图书渗透到一切可能的领域时,模式的概念在不断混淆,一个兼具多种形态的电子商务出现时,人们才开始明白电子商务其实不过是商务的一种应用综合体罢了。传统行业的多元化业务都可以存在,为什么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就不可以? 尽管,电子商务的定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性说法。飞速发展的网络也没有给电子商务领域的人坐下来分析的机会。此时,企业家们早已经决定单干。网络经济的速度特点决定了研究滞后的特点。实践之后再理论总结的现状告诉人们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商务而不是电子,正如IT的本质在于信息而非技术一样。 现在我们如何分析当前的电子商务现状?亚马逊还是一直在增长,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赢利状况良好,但当初3000%的增速已经成为历史。Ebay十年的经营虽然买家云集,但是卖家已经开始与Ebay产生隔阂,越来越多的纠纷开始出现,危机也开始显现。 回到中国土生土长的电子商务企业,8848传被收购,卓越因为走“精品路线”而高层震荡,似乎表明本土电子商务公司普遍遭遇了寒冬期。如果阿里巴巴、慧聪等信息服务平台型电子商务成了明日黄花,那么它们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支撑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中国信息化改造工业化的落脚点在哪里? 使命之难 就在电子商务热火朝天地高歌猛进时,国家在宏观层面也给予了积极地关注。中国全国人大通过的《电子签名法》、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以最高级别的方式表达了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市场进一步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6月30日网民达到1.03亿。其中,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网上支付的比例增长至近半数,网上购物者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 那么,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却主要体现在B2C的业务层,包括当当、卓越、易趣、淘宝等等。这些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企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个人消费品市场比较旺盛之外,个人终端便于购买的特点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远没有企业之间交往那么复杂。但相对于6000亿的企业市场,100亿的个人消费微不足道。 而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中国电子商务的关键问题在哪里?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在哪里?这些第一代电子商务企业的新蛋糕在哪里?电子商务的新空间如何发掘?从国内知名市场调研公司艾瑞咨询的报告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是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原因。尽管已经被初步验证的亚马逊模式、雅虎模式以及阿里巴巴模式在中国都开始被成功复制,然而随着网络应用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这些模式都遭到了同样的瓶颈。我们称这些为“第一代电子商务”。它们的特点是“以技术推动、强调访问量与人气、利用风险资本、不受管制、单纯的网上信息发布、先行者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并未实现当初的非居间化、无摩擦商务,更重要的是尚未实现赢利,有些虽然已经在挣钱,但是亏损与挣钱同步扩大。所以,人们迫切呼唤第二代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需要真正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