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数据封装
主机B的第4层如何知道主机A的第4层想要什么呢?把第4层的特定要求进行存储以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附加在实际应用信息的数据包报头中并在对等层之间进行传输。每一层都依靠于它的OSI参考模型的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功能。为了提供这些服务,低层使用封装把上层的PDU放入它的数据区域;然后,该层将会把它要的任何报头和报尾进行添加以执行它的功能。
数据报头和数据的概念是相对的。这取决于对当前信息单元进行分析的层。例如,到第3层,一个信息单元包含第3层的报头以及它所包含的数据。但第3层数据潜在地包含了从第4、5、6、7层来的头。还有,第3层的报头却只是第2层的数据。并不是所有层都需要加头。一些层只是简单地对它们接收的实际数据进行一些转换,使得数据对于邻居层可读。
四. 物理层
目前Ethernet和IEEE 802.3占据着局域网(LAN)协议的最大份额。如今,Ethernet
这个名词常用来指所有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带冲突检测(CSMA/CD)的LAN,它通常符合包括IEEE 802.3在内的以太网规范。
术语以太网(Ethernet)是指局域网实施系列,它包含三个主要分类:
1. 以太网和IEEE 802.3:运行于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上的10Mbit/s局域网规范。
2. 100Mbit/s以太网:一种特定的局域网规范,也称作快速以太网,它以100Mbit/s运行在双绞线电缆上。
3. 1000Mbit/s以太网:一种特定的局域网规范,也称为吉比特以太网,它以1000Mbit/s(1Gbit/s)运行在光纤和双绞线电缆上。
以太网/802.3物理连接
以太网和IEEE 802.3线路标准定义了以10Mbit/s运行的LAN总线拓扑结构。
三个定义的线路标准:
1. 10Base2:也称细以太网,10Base2允许网络段在同轴电缆上的最大传输范围是185m。
2. 10Base5:也称粗以太网,10Base5允许网络段在同轴电缆上的最大传输范围是500m。
3. 10BaseT:10BaseT在便宜的双绞线上传送以太网帧。
五. 数据链路层
访问网络介质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2层,它与物理层相邻,MAC地址就位于这一层。没有两个MAC地址是相同的。于是在一个网络上,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NIC)是设备接到介质的地方,并且每个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在每个网卡出厂前,硬件制造商给它分配一个MAC地址。这个地地被编程写入网卡的一个芯片中。由于MAC地址在网卡中,如果一台计算机的网卡被替换,这个工作站的物理地址就转换成新的网卡的MAC地址。MAC地址用16进制数表达。有两种格式的MAC地址:0000.0c12.3456和00-00-0c-12-34-56-。
在一个以太网上,当一个设备想向另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它可以通过使用MAC地址打开一个通向其他设备的通信路径。当数据从源设备发送到网络时,它带着它想去的目的地的MAC地址。当这数据沿着网路介质传送时,网络上的每一个设备的网卡检查它自己的MAC地址是否与这个帧携带的物理目的地址匹配。如果不匹配,则忽略这个帧。该帧然后继续沿着网络到下一站。如果匹配,网卡把该帧进行一次考贝,这个帧放在计算机的数据链路中。即使由网卡产生的这份拷贝是放在计算机中,但原始的帧仍然会沿着网络传播,这样其他的网卡就可以看到它,并决定是否匹配。
六. 网络层
运行在OSI参考模型网络层的几个协议:
1. IP协议:提供了对被选路的数据报无连接的、尽力的传输。它不关心报文的内容,而是要寻找一条把报文移到目的地的路径。
2.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提供了控制和发送消息的能力。
3. 地址解析协议(ARP):在IP地址已知时决定数据链路地址。
4.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在数据链路层地址已知时,决定网络层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