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把一个原先运行在SCO UNIX操作系统的柜面系统移植到Red Hat Linux AS平台上。现在好像有一个趋势,金融行业的的原先运行在SCO下的系统都准备迁移到LINUX下。
下面简要整理一下,迁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SCO 的cc 与LINUX 的gcc的一些差别
总的来说,linux的gcc编译器相对sco下的cc要严格许多。通过这次移植发现SCO的cc对程序的要求实在不怎么严谨。举个例子,比如strcpy()函数应该是2个函数,如果你给他3个参数,编译也能通过。还有,如果一个函数的参数应该是传值,你给它传一个地址,cc也不会报错。
SCO的cc与linux的gcc在有关空指针的处理上的差别是最明显的。比如,strcpy(),strncpy(),strcmp(),strncmp(),fclose()。在SCO上,如果参数有一个是空指针,程序不会core,但在LINUX下,这些函数只要有一个是空指针,程序运行过程中就会core。在移植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core,十有八九是因为空指针的问题。
因此,移植的第一步,我么就对上述常见的字符串操作函数,做了一层封装,然后用封装过的函数来全局替换原来的函数。
二、gdb的使用
由于以前没在liunx下写过程序,对gdb调试工具也没有使用过。这次移植还学会了gdb的一些基本调试步骤。
gdb 可执行程序
b 设置断点
r 运行程序
c 端点后重新运行程序
n 执行下一条语句
s 进入到函数体内调试(相对于n)
attach PID 调试正在运行的程序
三、关于core文件
在SCO下,一般程序core时,都会在可执行目录下生成一个core文件,我们可以使用dbx 来查看程序的什么地方出现了core。
移植到LINUX下,一开始,程序core时,怎么都没有生成core文件。后来,才发现,需要人为设定core文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如果没有设定,默认是0,也就不会生成core文件。
设定方法如下:
执行 ulimit -c 102400,可以把这个命令放在用户的登录shell里面,这样不用每次登录时重新设置了。
使用“gdb 可执行程序名 core文件名”可以查看大致在什么地方程序出现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