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04年税法1命题特点分析
2004年税法1试题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试题难度及区分度。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
2004年税法1考试结束后,考生反应比较强烈,认为试题难度大,而且计算量大,考得不理想,这种结果已在预料之中。从1999年注税考试至今,税法1的通过率一直很高,导致考生忽视复习。2004年税法1试题命题思路有所改变后,考生有些不适应是很正常的。实际上,2004年税法1试题中基础性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分值是60-65分,占42.9%-46.4%。一部份单项选择题是对教材所述知识的直接考核,没有跨度,答案唯一,直接目测便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试题答对的概率在95%左右。有些多选也是这类题型,但由于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考生如果不复习或复习不扎实,就有可以多选、漏选,导致得分率有所降低,但这类题没有难度。
2、覆盖面宽
税法1有六章的内容,每章每节都有试题,有些内容考生认为不能出题,但在2004年试题中也出现了,如出口退税的目的和我国现行增值税抵扣制度存在的问题等,这些考点反映了考生的理论功底,也是考生忽略的一些问题。在税法1命题中,有针对性地强化了这方面的内容的考核。这类试题的分值是10分,占7.1%。
税法1试题由单选、多选、计算和综合题四个类型组成,共90个小题,这种考试方式决定了试题的覆盖面很广。
3、重点突出
税法1历年考试的重点都是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这三章内容,2004年也是如此,只是根据2003年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侧重点与往年略有不同。由于2003年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变化不大,而营业税税收政策变化较多,因此,第四章营业税的内容所占的比重提高,为20.7%,第二章增值税的内容仍然是试题的重头戏,约为35%。消费税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为15.7%,在这三章出现的试题合计起来占考试总分值的71.4%。
教材中增加的新政策是考试的另一个重点,2004年税法1变化的虽然不多,但所变化的内容几乎在考试中都有体现,分值是22分左右,占15.7%。这体现了注册税务师职业要求的一种导向,即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坚持学习,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4、计算量加大
各年单项选择题中计算性试题的数量结构如下: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题量 17 16 21 16 23
比重% 42.5 40 52.5 40 57.5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4年单项选择题中计算性试题所占的比重为57.5%,是历年试题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年。除了计算性试题数量增加之外,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如第8题:某烟厂为一般纳税人,2003年将从某国有农场购进自产的烟叶委托甲企业加工烟丝,收购凭证上列示的购进价格为96800元,支付运费1500元(取得符合抵扣规定的运费发票),支付不含税加工费14500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本月收回加工的已税烟丝,全部对外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170200元。本月取得的相关凭证均已通过认证。该烟厂上述业务应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合计( )元:A.56684.71 B.62122.86
C.107744.71 D.59401.85 此题只是一个1分的单选题,但如果要选出正确答案,需要计算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自产农产品形成的进项税额,购进货物发生运费形成的进项税额;接受应税劳务负担的进项税额;销售应税消费品时应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涉及了第二、三章的内容。一个小选择题都需要进行较繁锁的计算过程,要占用一定时间。
还有一个明显特点是:多项选择题中出现4个计算性试题,且每个考题都涉及多个考点。如第42题,某人居住地在甲地,2003年9月销售2002年12月在乙地购买的普通住宅(买价为150000元),取得销售收入187000元;将一台载货汽车出租给某单位(机构所在地为丙地),每月租金8000元,本月承租方对汽车进行了检修,发生检修费1000元,按合同规定,从本月租金中扣除,本月实际取得租金7000元;转让一项专利技术给某机车厂(机构所在地为丁地),取得收入36000元。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本月应纳营业税2200元B.本月应纳营业税2250元C.本月应纳营业税4050元D.纳税地点分别为甲地、乙地、 转让专利技术在丁地由机车厂代扣代缴E.纳税地点分别为甲地、乙地 考核点包括:(1)本月应纳营业税的计算,需要正确确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出租业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2)营业税的税收优惠;纳税人销售购买的房屋,居住满一年的,免征营业税;未超过一年的,按差价计算营业税;转让专利技术免税;(3)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很多考生感觉时间不够用,这说明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5、难度加大
2004年税法1试题的难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主要表现在:(1)隐蔽考点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包含多个考点,其中有显性化的考点,考生都会注意,但在这背后,又有多个较隐蔽的考点。如综合题(一)中的第二笔业务给出的条件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购进自产的农产品,从表面上看是要计算进项税额,这是显性考点。由于将购进的农产品运往甲厂委托其加工酒精,同时甲厂未代扣代缴消费税,因此,许多考生可能会忽略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有些考生考虑了委托加工业务的组成计税价格,但确定材料成本时又可能忽略成本、进项税额与购进价格的关系。(2)陷阱增加。试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的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要求考生自己分辨取舍,如综合题(二)中的第九笔业务,纳税人用银行存款和库存的外购材料对A企业投资,用一块土地和一栋厂房对B企业投资,用银行存款、土地和厂房对外投资,不涉及流转税的计算,这三个条件是迷惑考生的,用外购的材料对外投资是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业务,要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3)关联性增强。主要表现在税收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关联性,如综合题(一)中第十笔业务,反映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名种损失,包括从农民手中购进的玉米霉烂,发生损失38140元;由于玉米市场价格下降发生存货跌价损失1100元,丢失过滤器一台,固定资产账面成本5600元。这些损失在会计处理上均在营业外支出核算,但税收制度规定却不同。首先要按照税法规定确定非正常损失,外购的玉米发生霉烂和外购过滤器丢失属于税法规定非正常损失,而存货跌价损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其次要对非正常损失外购货物负担进项税额进行正确处理。由于以原材料购进玉米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因此在发生非正常损失时要作进项税转出处理,而以固定资产购进的过滤器的进项税已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未在当期抵扣,发生损失时则不作进项税转出处理。又如综合题(二)第十一笔业务,反映了纳税人分回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在投资收益账户的对应科目反映银行存款470000元,原材料155000元。银行存款增加不影响流转税的计算,只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而原材料的增加除了影响所得税外,还增加本期进项税额,从而影响应纳增值税税额的大小。如果考生不通晓财务会计知识,是无法正确进行税务处理的。
6、综合性更强
2004年税法1试题更注重考核注册税务师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政策去解决实际问题,试题的综合性更强。如综合题(二),该题给出的已知条件几乎囊括了一个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包括原材料的购进、原材料的领用、资产的清理、对外投资、利润分配和从被投资方分回利润等各种业务,考生要对这些已知条件进行有效地分析,正确运用已知条件解答各道试题。该纳税人的上述业务涉及了流转税的多个税种、多项政策、各个税种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理解税收政策,融会贯通地运用各种税收法规,综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