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没有作品,出版活动,就成“无米之炊”了,出版的三个要素编辑、复制和发行,就没有了作用的对象。
“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什么叫“能以有形形式复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出版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跟一些其他文化活动,像民俗文化活动、旅游文化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相比,它着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基本功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能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文化
(二)从性质角度来看,出版活动是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不同劳动:编辑过程的精神劳动(精神产品生产)、复制过程的物质生产劳动(物质产品生产)、发行过程的商业劳动(出版物产品流通)。
注意:前两种劳动(精神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商业劳动能够“实现价值”。
(三)从社会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有人对新疆“7·5”动乱后的传媒管控(断网312天,网络出版受影响)过严提出不同看法,但要理解一个关键问题。
民主不是抽象的,要体现于一定制度和国情。导致苏联解读的激进式的民主社会主义新思维,同样不适合我国。
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媒体管控严格,是社会稳定、文化安全的需要。
出版编辑策划的管理把控非常紧,这是因为出版物的内容,深刻地影响着读者的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影响国民的文化素质,影响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文化安全。
总之,出版活动的活跃发展,绝不能影响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代价。出版活动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四)从经济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的特点